MK体育官网 分类>>

MK体育- MK体育官网- APP下载“心”火燃梦“行”动致远:九月大学生社区实践汇总!

2025-10-06 14:49:1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MK,MK体育,MK体育官网,MK体育app,MK体育网址自校团委发布《大学生社区实践工作月报》以来,各二级团委、各团支部及学生组织不断深化与社区的合作,持续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努力践行社会责任,为社区带来更多实质性的帮助和服务。

  今年9月份以来,以院部为主体、支部为主力,72个支部的2130余名学生深入41个社区基层,开展防灾减灾科普、趣味知识科普等社区实践活动50余次,切实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铭记历史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为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增强历史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化工2405团支部于9月20日组织全体成员赴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成员们怀着肃穆的心情抵达纪念馆后,首先在广场中央矗立的“山河魂”革命烈士群雕前肃立默哀,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献身的先烈致以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这座由87块花岗岩雕凿而成、高9.7米的群雕,以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等革命先驱为原型,周围环绕着工人、学生、农民等形象,象征着青岛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随后,支部成员依次参观了纪念大厅、抗战馆和军魂馆等展厅。通过观看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如军功章、烈士遗书)及文字记载,成员们深入了解了青岛地区先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例如李慰农等烈士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在抗战馆和军魂馆,大家瞻仰了“百年青岛”巨幅锻铜浮雕并了解了周浩然等烈士的事迹,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为民族大义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参观过程中,成员们不时驻足交流,被先烈们的坚定信念和光辉事迹深深震撼。

  此次活动使支部成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洗礼,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继承烈士遗志,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支部成员将铭记历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生活,砥砺奋进,担当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为传扬“两弹一星”精神、厚植少年爱国情怀,9月11日下午,召旭服务队走进昆仑山路小学,于该报告厅为四个班的孩子们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活动伊始,主讲人彭秋洋以生动的讲述,系统回顾了中国第一颗从中央决策、铀矿勘探、二机部成立到西北基地建设的艰辛历程。他着重介绍了王淦昌隐姓埋名十七年、三次放弃诺贝尔奖机会,毅然投身核武器研制的感人事迹,以及郭永怀放弃海外优厚待遇并突破阻挠回国,最终为保护壮烈牺牲的英勇壮举。这些真实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孩子们,使大家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宣讲结束后,活动进入了实践环节。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用五彩的超轻黏土亲手制作“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孩子们兴致盎然,在动手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魅力,对“两弹一星”事业有了更为具象的理解。模型制作完成后,同学们纷纷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场气氛热烈,充满了朝气与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此次活动通过历史讲述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为小学生们揭开了我国核工业与航天事业的神秘面纱,更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和爱国主义的火种。许多孩子表示,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未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深度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并有效引导青年参与社会实践,2025年9月,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青年之家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与青岛地铁紧密协作,联合开展了多场地铁志愿服务活动。该系列活动旨在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青年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活力与担当。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分小组开展工作:一部分跟随地铁工作人员进行车辆巡视,检查车厢设施、维护秩序,并在客流高峰时段协助保障列车组正常运行;另一部分则积极参与站内服务,包括引导乘客换乘、协助购票、搬运行李及配合安检。志愿者们始终以端正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投入服务,展现了石大学子的良好风貌,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积极贡献。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分享道:“这次服务让我深切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并快速解决问题。车厢巡视工作让我深感保障乘客安全的责任重大,因此每一次检查都格外认真。”学生们通过此次实践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要完成任务,还需要学会与人沟通,耐心倾听乘客需求,以微笑和细致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作为城市地下交通动脉中的温暖力量,志愿者们用真诚的微笑和扎实的行动描绘着城市文明的画卷。此系列活动积极响应了共建美丽青岛的号召,为青岛交通文明城市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也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充分彰显了新能源学院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为加深红色记忆、激扬爱国情怀,9月25日,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学生会联合本研海空2401团支部组织开展了一场以“红色采访进社区·齐颂中华传记忆”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此次采访活动精心设置了五个核心问题,涵盖对刚刚过去的“9.3阅兵”的观感体会、九一八事变与抗战胜利的历史记忆,以及想对祖国说的心里话,旨在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不同年龄段市民对国家红色历史的认知程度,并在互动中传递勿忘历史、珍爱和平、祝福祖国的正能量。

  志愿者们来到社区,穿梭在人流中采访了众多居民。一对老夫妻在认真回答完所有问题后,情绪激动地感慨道:“现在的好日子来得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看着国家一天天强盛,心里特别暖和。”短短几句,就道出了老一辈对国家发展历程的深刻体会与无限深情。现场许多受访者还主动在志愿者准备的便签上写下“祖国母亲万岁”“国泰民安”等祝福,汇聚成一片赤诚的爱国海洋。回到学校门口,志愿者们看到出入的大学生,向他们提出采访的请求。在采访中,同学们不仅准确回答了历史知识提问,还分享道:在手机直播上看着一排排未曾见过的新型武器横空出世,耳朵里听着“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简直不要太骄傲!访谈结束后,志愿者们情之所至,在创造太阳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嘹亮的歌声唱出了新一代青年的爱国热情,也为此行留下了难忘的青春记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此次社区实践活动,推动了红色基因与爱国情怀代代相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磅礴的青春力量。

  9月18日下午,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魏伟与研究生团支部代表,联合青岛无障碍环境促进会赴青岛市盲校开展“AI无界·触摸光明”人工智能教育创新项目交流活动。三方围绕视障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提升、人工智能课程共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活动伊始,盲校党委书记唐好勇介绍了学校办学情况与信息化建设成果,信息技术教师李伟国分享了教学实践经验。魏伟表示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政策号召,充分发挥高校技术与人才优势,推动党建共建、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多维度合作。青岛市盲校拥有小初高一体化培养体系,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分层教学、视听辅助、课外实践和信息社团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编程及信息化应用能力。与会人员参观了校园设施,并观摩了由斯坦星球与盲校合作开展的线上人工智能课程,课堂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帮助视障学生接触和理解AI知识,例如利用AI工具生成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内容。

  此次交流为后续多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推动视障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助力视障学生拥抱科技、触摸光明,让科技力量融入特殊教育,为视障学子打造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让物理知识贴近少年儿童,点燃科学探索热情,9月25日下午,理学院团支部走进隐珠山社区,开展“物理魔法秀”科普主题活动。活动通过趣味实验演示、亲子互动体验等形式,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场景,为社区小朋友打开了探索科学世界的奇妙大门。

  志愿者们根据儿童认知特点,设计了多个趣味实验。在“自行车走钢丝”演示区,通过加装砝码的模型车和“平衡小尾巴”的生动比喻,帮助孩子们理解重心调节原理;结合“旋转陀螺不易倒”的生活现象,直观阐释了陀螺效应。人力发电实验环节则变身“电力魔法师”挑战赛,孩子们通过摇动手柄点亮灯泡,志愿者借此讲解电磁感应原理,并类比风力发电机的能量转化过程。最受欢迎的辉光球互动环节,当孩子们指尖触碰球壁,彩色光带随之舞动,志愿者用“带电小精灵”的生动比喻,巧妙解释了气体电离现象。

  “原来物理这么有趣!”孩子们兴奋地说道。社区工作人员高度评价此次活动,认为大学生用“魔法实验”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实现了“玩中学”的良好效果。理学院团支部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特色科普活动,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未知的种子。

  9月16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工管2401、工管2402班团支部学子前往西海岸新区零工之家,开展鲁绣非遗体验活动。

  活动室内,绣绷、绣线、剪刀及印好玫瑰轮廓的布料等工具整齐摆放。鲁绣非遗传承人孙展平老师展示了花鸟图、民俗纹样等鲁绣作品,其鲜艳的色彩与细腻的针法令学子们赞叹不已。活动伊始,孙老师从鲁绣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讲起,详细介绍了其作为山东特色非遗的文化价值,并现场演示了平针、锁绣等基础针法的操作要领。在实操环节中,学子们亲自动手体验鲁绣制作。从穿针引线到绣制轮廓,大家认真练习,尽管初期遇到针脚疏密不均、绕线等问题,但在孙老师“下针要稳,针脚均匀”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掌握技巧。随着练习深入,不少同学不仅绣出清晰图案,还尝试用多色绣线增强花瓣层次感。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玫瑰刺绣作品,部分作品还被制作成项链吊坠。活动最后,全体成员与零工之家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返程途中,学子们仍兴致勃勃地交流创作体会。

  此次活动通过亲手实践,不仅让大家深入体会到鲁绣的技艺魅力,更直观了解了“非遗传承+就业帮扶”的社区服务模式。同学们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能继续参与此类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社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9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汉语2402团支部联合铁橛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润英华图书馆,在连心会客厅举办“传承红色基因,童心筑梦向未来”抗战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组织团支部成员与社区儿童共学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活动以“红色成长阶梯”为理念,一楼“小红军历练营”率先开启。社区儿童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签到墙签名后,领取“红色任务卡”、佩戴军人卡通头饰,参与“过雪山草地”“炸碉堡”“投掷手榴弹”“跳格子挑战”四大关卡,在协作与运动中体会红色精神,每通关一项即可获得“历练章”。随后,众人前往二楼“红色手工坊”。志愿者讲解国旗历史与象征意义,指导儿童制作迷你国旗;同步开展“祖国拼图赛”“红色主题你画我猜”“诗词填空”活动,在动手与互动中深化红色认知,完成任务可获“创作章”。“国防小课堂”上,讲师袁若曦讲解抗日战争,播放抗战老兵纪录片,通过提问互动激发参与热情;“爱国电影抢答赛”中,参与者抢答电影片段对应历史事件,得分最高者获“国防小达人”称号。活动尾声,社区儿童分享感悟,纷纷表示自己既收获快乐又学到抗战知识,还懂得了要珍惜幸福生活。负责人刘欣乐总结发言,号召青少年内化红色精神。全体人员齐唱《歌唱祖国》,活动圆满落幕。

  此次活动以“游戏+手工+讲座”多维模式创新红色教育,下一步,汉语2402团支部将结合反馈优化活动,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搜索